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发展与变革】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国网能源院 中国电力 2023-12-18


编者按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开展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为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本专栏探索大型企业或能源相关企业产业发展战略、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等问题,以及分享能源类企业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建设与治理、能源互联网业务业态创新、电网业务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电力营商环境优化等管理实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电工装备制造手段多样、产品丰富、行业规模大,是实施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应遵循“两条主线、一个重点、一个基础”的发展思路,即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线,以推进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四大工程,打造电工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重点,夯实智能制造数据资源支撑基础。


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发展思路

发展重点

执笔人:马云高1、夏利宇2、孟维烜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2.国网能源院 管理咨询研究所


      得益于几十年的统筹布局与发展建设,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这些为我国进一步建设成为智能制造大国提供坚实支撑。总体来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新挑战,又要满足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研发实践新一代智能技术等新要求。

      电工装备制造手段多样、产品丰富、行业规模大,是实施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开展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意义重大,既是解决电工装备业务发展智能制造现有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承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助力民族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展思路


      电工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发展需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线,以推进四大工程、打造一个平台为重点,夯实智能制造数据资源支撑基础,其发展思路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一个重点、一个基础”。

电工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思路

      主线之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适应新一代电力系统和未来电网发展要求。紧密衔接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围绕未来电网形态及发展趋势,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嵌入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全过程,推动形成具有电工装备自主品牌的智能制造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大力引入新设备和应用新技术,强化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装备、高端智能型开关变压器装备等输配电装备重点实施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和国产替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主线之二:优化调整管理模式与机制,提升管理适应性。通过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强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发挥管理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电工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电工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涉及技术领域广、产业链条长,需推动原材料供应商、需求单位等供应链节点开展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推进制造执行系统推广应用,多维度优化生产全过程,推进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为推进制造全过程自动化、推动全流程信息化、提升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水平夯实基础。

      实施重点:以“推进四大工程、打造一个平台”推动电工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即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四大战略工程。“一个平台”即在“四大工程”基础上,探索打造电工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

      夯实基础: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制造基础资源支撑,夯实智能制造资源基础。加强产品物料编码数据标准化管理,统一规范各产业单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产品、物料数据,从平台、主体、对象等方面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行为。


重点任务



      电工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紧密围绕实施重点,即“推进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四大工程,打造电工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进智能设计:一是加强研发设计标准体系建设,通过精简设备类型、规范标准,推广应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可拓展功能的中高端装备,提高设备通用性和互换性,促进形成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并为推进生产线智能化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建立统一的研发设计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建设共性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平台,解决资源分散和封闭的问题,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智能生产:一是有序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通过对加工要素的合理配置及改进来提升竞争力,以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通过人工参与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线为重点,优先开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二是推进生产制造绿色化,从生产加工过程、产业链优化及园区发展着手,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装备和工艺流程的绿色化改造。三是加强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建设与示范应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参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和示范项目申请等工作中。四是强化协同制造能力建设,通过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新模式,加强全寿命周期信息反馈、交流协作等,打造电工装备智能制造生态圈核心竞争力。

      推进智能产品:一是加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的研发替代能力,围绕未来电网发展需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融合为重点,加强智能芯片、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等上下游智能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产品实现互联网化、智能化。二是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测和控制。

      推进智能服务:一是优化提升传统服务能力,利用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提供设备实时监测、健康状态分析和运行风险评估等智能服务,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和前瞻性维护。二是创新发展新业务增值服务,对原材料供应商履约征信记录、物资采购应付账款、月度用电量等信息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形成供应商信用评级及订单融资需求,防范供应商因财务问题造成的原材料供应履约风险。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是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形成基于业界共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与标准体系,明确标准研制的重点方向。二是夯实数据智能化采集基础,以装备制造产业对安全、精度要求较高的生产环节为重点,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运用,实现生产设备与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技术,满足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应用对重要和关键业务环节认证需求,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观点)



专家介绍


马云高,博士,在企业发展战略与运营管理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与咨询经验,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中电联电力创新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等10余项科研奖励。

夏利宇,博士,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数据管理、企业运营、能源治理等领域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及管理咨询项目10余项,曾获中国设备管理创新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孟维烜,博士,经济师,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战略变革、企业生态治理、公司治理与管控、党的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及管理咨询项目10余项,曾获中国设备管理学会管理创新奖、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以下简称管理所)是国网能源院内设业务所,长期致力于开展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研究。管理所下设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创新三个研究室,拥有一支专业覆盖领域广、学历和职称层次高、人员素质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研究咨询队伍,形成了由各研究领域高级专家、专家及各层级研究咨询人员构成的人才梯队。自成立以来,管理所共完成500余项研究,涵盖政府委托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专项研究项目等多种类别。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级、公司级奖项80余次,出版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4-2019),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普通期刊及报纸论文近200篇。研究团队曾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先锋党支部”“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党支部”“国网能源院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往期回顾 


【产业发展与变革】大型企业业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国资国企改革前沿】五大重点领域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动态分析

【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与探索】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提升电网企业设备质量

【国资国企改革前沿】实体产业集团与两类公司比较研究

【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与探索】国内外典型企业采购管理实践

【国资国企改革前沿】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实践

【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与探索】建立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体系的政策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前沿】国际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

【电网国际观察】非洲电网初探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